熱門關鍵詞:廣州市中漁水產養殖發展有限公司
廣州市中漁水產養殖發展有限公司是目前廣東地區大規模的優質淡水魚苗生產基地之一,以生產各類優質純種淡水魚苗為主。是一個集淡水魚苗產銷,售后服務跟蹤,技術力量支持,水產藥物推廣,養殖模式設計、優化,商品魚收購、銷售于一體的新型全方位綜合服務機構。公司擁有多年的淡水魚苗選育、繁殖及商品魚養殖模式設計經驗,為國內眾多大型養殖場連續多年提供養殖模式優化設計方案和養殖技術顧問服務。
本公司從事水產養殖三十余年,技術力量雄厚;擁有一支經驗豐富的水產苗種繁育技術隊伍及一支養殖技術力量過關的售后服務跟中隊伍。
公司發展目標:立足于水產業優勢市場,依靠科技創新,拓展水產養殖系列配套項目,以領先的技術、優質的種苗質量,貼切的售后跟中服務,不斷贏取跟多客戶的信賴和支持,實現永久持續經營。
公司服務宗旨:以質量為基礎,以客戶的需求為目標,以客戶的滿意為準則,實現多方攜手,合作共贏。 公司經營理念:幫助別人成功,等于幫助自己成功。
[了解詳情 ]羅非魚是熱帶魚類,不耐低溫,生活和生長的水溫范圍為15~38℃,最適溫度為28~32℃,當水溫下降至12℃以下停止攝食,9℃以下就會逐漸死亡。在正常的情況下,羅非魚在水溫降到15℃時都需采取越冬措施,確保羅非魚順利越冬。羅非魚的越冬方式很多,根據各地氣候和越冬條件的差異,主要有蓋薄膜大棚越冬、溫泉水越冬、深水井、鍋爐加溫等方式。羅非魚越冬的關鍵是要掌握越冬入池的時間、魚池消毒、放養密度、水質和水溫的調節、飼養管理、病害防治等技術。
一、越冬前的準備
1、越冬魚的要求
越冬前一個月將要越冬的魚集中專池囤養,進行加強培育,促使其膘肥體壯,增強越冬抗寒能力,使之逐步適應越冬期間的生活環境,將部分體弱或受傷的魚提前淘汰。 越冬魚的選留要從秋苗專池培育而成的魚種中選留,越冬魚種以全長5~6 厘米為好,過大會使越冬塘利用率降低,過小的魚種在越冬過程中適應能力差、成活率低及會出現同一塘越冬苗規格大小不一的現象。一般苗種越冬要求進池時規格要整齊,羅非魚一年多次繁殖,魚苗入池時的規格如參差不齊,在吃食上必然會出現以大欺小,弱者發育不良甚至死亡。 因此,魚種入池時一定要經過篩選,按規格大小分別入池,以便管理,提高成活率。選留的魚種還要選擇體質健壯、無傷無病、體表光滑、無凍傷的個體。 選留時操作都必須輕快細致,以免碰傷魚體,并即選即入池。魚種在分級過篩時不宜長時間密集于網池中,一般在網池中吊水兩個小時后即要進行分篩、計數入塘,最長時間不宜超過五個小時,更不宜進行高密度長途運輸,否則會造成魚體受傷嚴重,導致越冬成活率低。
2、越冬設施的準備
根據不同的越冬方式,對越冬期間所需的加溫、增氧、排污等設備應在越冬前準備好,如加熱器、鍋爐、控溫儀、水泵、增氧機等,并預先把各越冬設備檢修完好。一般養殖戶進行小面積越冬時,每30 立方米水體應配用兩個3千瓦的電熱器。越冬前7~10 天應對魚池及管道、渠道先用生石灰、漂白粉或其他消毒藥物進行處理,方法與池塘養殖魚的處理一致。
3、越冬前魚體的消毒
越冬時親魚、魚種在運輸和操作過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在進池前應對魚體進行藥物消毒,可用2~3%食鹽溶液(工業用粗鹽)浸泡魚體5~10 分鐘,浸洗時間根據魚的忍耐程度而定。待全部魚入塘后,可用0.3ppm 二氧化氯進行全塘消毒,以防疾病發生。在入塘后一個星期內,要密切注意入塘魚種活動情況,特別是水溫較低時操作的魚種傷口是否感染,并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入塘一個星期后,魚種的情況才基本穩定,進入越冬期。
二、越冬魚入池的時間及其注意事項
1、進池時間
越冬魚進池的時間, 應掌握在水溫降至20~22℃時進越冬池為宜。具體進池時間隨各地氣候不同而異。但必須在水溫20℃以上時進越冬池,要趕在第一次寒流之前結束,水溫低于16℃,則起捕的魚就不能作越冬留種,因為魚體已凍傷,進池后就會產生水霉而陸續死亡。捕撈越冬魚要選擇風和日暖的晴朗天氣,以免魚體凍傷。
2、放養密度
越冬魚進池的密度要根據越冬池環境條件、魚體大小和管理水平而定。溫流水池水質清瘦,溶氧充足,一般每立方米水體可放親魚12~20kg,或放魚種8~12.5kg;靜水增氧池一般每立方米水體可放親魚5~7.5kg, 或魚種3.5~5kg;靜水池,能定期換水的,每立方米水體可放親魚2.5~4kg,或魚種2~3kg。
三、越冬期間的管理要點
羅非魚越冬期較長,整個越冬期間要有專人負責,并做好控制水溫、調節水質、合理投飼和防治魚病等管理工作。
1、水溫的控制
越冬魚在進池后10天左右的時間內,可以把水溫控制在20~25℃,有利于魚體輕傷愈合,抑制水霉病的發生,提高越冬成活率。情況基本穩定以后,整個越冬期間要求水溫保持在16℃以上,一般水溫控制在18~20℃間。應防止水溫的突然變化,更應防止水溫降到致死溫度之下,也不能長期控制在20℃以上,長期高溫不利于越冬管理,而且還會增加飼料的消耗,因為水溫高,魚的活力較強,消耗體力較多,攝食量相應增加,因而排泄物增多,不但消耗水中大量的氧氣,還會產生多種對魚體不利的物質。
利用溫流水越冬的,如溫泉水、工廠冷卻水等,可以調節水的流量大小來控制水溫;利用蒸汽加溫越冬的,可調節蒸汽排放量來控制水溫;用深井水越冬的,增加換水次數保持一定水溫;塑料薄膜大棚池,晴天利用太陽能增溫,晚上或遇有寒流,要用電加熱器增溫。
2、水質的調節
越冬池應保持水質清新,越冬期內要經常進行水質分析,注意觀察魚群的浮頭情況,及時采取增氧措施,溶解量應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當室內氣溫比水溫低時,為減少因水蒸發而使水溫下降,應采用空氣壓縮機通過砂濾石增氧。當氣溫比水溫高時,可采用水車式或葉輪式增氧機增氧,但開機時間不宜過長,通常20 分鐘即可。溫流水越冬池可通過水流來調節水質。塑料薄膜大棚池,因換水困難,一般不換水,只有當水質過濃,魚浮頭較嚴重時才加注部分新水或通過增氧來調節水質。室內靜水越冬池,在越冬魚進池后10 天內,因排泄物較多,應每天吸污1 次,以后應每周吸污或沖污1~2 次。同時早期每天要換水一次,以后一般每隔3~5天換水一次。為了防止越冬池水溫度變化太大,每次換水量不宜過多,一般控制在1/3~1/4。換水前先排出殘渣和糞便,再注入新水。換水前后的池水溫差在2℃以內為好。如越冬池水質惡化,魚浮頭嚴重,又不可能及時更換適宜溫度的新水,可以用雙氧水進行搶救。方法是每10 立方米水中潑灑0.5 千克30%濃度的雙氧水,便可以解除嚴重浮頭。
3、飼料的投喂
羅非魚在越冬期要消耗大量能量,因此在羅非魚越冬期間要適當投喂營養豐富的精飼料,以增加越冬抵抗能力。在入池早期,水溫較高,應適當多投料、投好料,利于魚體的恢復和育肥。一般投餌量親魚控制在2%左右,魚種控制在5%~6%左右,每天投喂1~2 次,投料以全部魚能吃到為佳;中期溫度較低,應適當減少投料,防止水質惡化,投餌量一般占魚體重的0.5~1%;越冬晚期天氣轉暖,氣溫逐漸升高,管理尤為重要,投餌量恢復到越冬前期的水平,在出池前要加強飼料的數量和質量,促使體質恢復健壯和親魚性腺發育,能保證出池后苗種質量。
魚種飼料可以為粉狀或小口徑配合飼料,投料時要全池均勻投料,讓大部分魚苗都能吃到。親魚飼料應為浮性顆粒料為主,沉性料要設置適當,并以在1 小時內食完為宜。吃不完時要及時清走殘料,并減少投料量,以防飼料變質影響水質。羅非魚越冬期長,如果餌料長期單一化,往往會造成魚體缺乏維生素,影響體質和發育。因此,投喂的餌料要多樣化,以含營養且不易使水質惡化的配合餌料、米糠、麩皮等為主,并搭配喂些切碎的鮮嫩青菜葉。在越冬期間,投料的種類、數量和質量都應隨水溫、水質和魚的攝食情況隨時調節。
4、魚病的防治
由于越冬池面積小,密度大,水質相對較差;水溫偏低,魚處于不太活動和少攝食的情況下,免疫力下降,較易受細菌、真菌和寄生蟲的侵害;越冬池的水溫范圍又比較適合于各種病菌的生長和繁殖,所以羅非魚易得病。把越冬池水的鹽度提高到10%可有效控制魚病的發生。魚病主要采取以防為主,治療相結合的原則。在越冬期內,每半月使用生石灰一次,使用量為10~15 千克/ 畝。在使用生石灰7~10 天后,用0.25~0.3ppm 二氧化氯進行全池消毒,同時每月使用一次殺蟲藥物,注意各種藥物要分開交替使用。越冬期以水霉病最為常見,多發生在入池后和出池前。由于在低溫季節表層水溫較低,魚缺氧浮頭后露出水面,極易凍傷,易長水霉,導致潰爛而死,如發現池塘缺氧,魚類浮頭,可多換新水或增氧。治療水霉時,可用1 毫克/ 升濃度的硫酸銅溶液全池潑灑。另外,要經常檢查魚的活動情況,發現有異常情況,要及時進行處理。
5、嚴格責任制
整個越冬期間應派專人管理,專人負責,密切注意越冬期間水溫和水質的變化,魚的活動情況,同時做好各項記錄。注意水溫變化,經常檢測溫棚內外的水溫和氣溫,一般每天測3~4次,并做好記錄。堅持早、中、晚巡塘,檢查越冬大棚是否牢固,觀察魚活力、攝食情況,定期監測水質包括水中溶氧、氨氮等指標,及時發現問題,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發生。還要經常檢查各種附屬設施如加溫、增氧等機電設備的運行情況。越冬后期,由于水溫升高,要注意越冬棚通風、換氣,水溫穩定,便可開棚降溫,加注新水,待越冬棚水溫與外界持平,便可做出塘前的準備工作。
一、消毒防病作用
1.投放魚種時,將魚種放入濃度為5%的食鹽水中浸泡5分鐘左右,可起到消毒作用,并可防治或減輕魚種在拉網或運輸過程中造成的傷口感染。
2.用濃度為5%的食鹽水浸洗魚巢1小時,可以滅菌消毒。
二、防治細菌性魚病
1.在魚種培育過程中,每畝水面(水深1米)用食鹽5~6千克,加水溶化后全池均勻潑灑,可治療魚種白頭白嘴病。
2.用濃度為10%的食鹽水擦洗病魚患部,或把病魚放入濃度為2.5%的食鹽水中浸洗15~20分鐘,然后移到清水中養數天,可治療赤皮病。
3.用濃度為2.2%的食鹽水與濃度為3%的小蘇打液混合,浸洗病魚10分鐘,可治立鱗病。
4.在草、青魚腸炎流行季節,每50千克魚用大蒜頭250克,鹽100克,搗碎、研磨,與面粉糊拌勻,連喂4天,起防病作用。每50千克魚用食鹽500克和大蒜500克,搗爛后拌飼,連喂6天,起治療作用。對出血病也有一定效果。
5.用濃度為5毫克/千克的食鹽水與1毫克/千克的漂白粉液混用,全池遍灑,可治療魚的赤皮病和爛鰓病。食鹽還有加速病灶愈合,提高療效的作用。
6.在500千克飼料中加入500克大蒜素制成的藥餌里,再加入3%的食鹽,3天為1個療程,對治療腸炎病效果更佳。
7.用樟樹枝3千克左右煎汁,加食鹽50~100克,拌入1千克飼料中喂魚,連用4天,可治魚類腸炎病。
8.用濃度為1%的食鹽水,另加米醋數滴,浸洗魚體,可治療白皮病。
春季氣溫回升,適合病菌繁衍,除了要身體無傷,挑選規格整齊優質的魚苗外,還要注意病害的防治。
1、肥水下塘
春季池塘水通常較為清淡,水中浮游生物少,魚種下塘后能夠缺少天然餌料,能夠事前施放有機肥料,也能夠暫時追施化肥,最佳的辦法是投進生物漁肥。
2、消毒及整塘
投進魚種前應除掉過多的淤泥,根除雜草,堵寒縫隙,整平塘底,接著運用漂白粉、生石灰等藥物全池傾瀉。魚桶、魚網等養魚工具使用前應經陽光曝曬2天左右,也可用高濃度的漂白粉、生石灰水等溶液浸泡消毒。
3、魚體煅煉
為了提高投進魚種的病害抵抗力,放養前應通過拉網或在網箱中煅煉,以便增強體質。
4、注意免疫
腸炎病、出血病、爛鰓病等是草魚常見的疾病。投進草魚種時,可注射草魚免疫疫苗,也能到達防治魚病。
5、魚苗消毒
魚苗下塘前,運用藥物進行洗浴,以殺死附著在魚體肌膚和鰓部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等,常用的辦法是用碘制劑、食鹽水、中草藥液等浸洗魚體,同時不要使用國家禁用的藥物,如孔雀石綠等漁藥,也可選用敵 百蟲、硫 酸銅等藥物進行魚體消毒。詳細選用何種藥物應在水產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使用。